1、60歲以上(含)免票,1.4米以下(含)免票,殘疾人、現役軍人、人民警察、國家消防救援人員,實行免票;
2、人民教師、18歲以下(含)的未成年人,及全日制大中專學生,實行門票半價(網上對半價的不優惠,平臺不提成);享受減免門票人員,應當出示有效證件。請相關同志注意既往各種標識、標牌、提示及游客須知做相應修改。
![]() |
![]() |
鴨嘴龍骨骼 | ? |
![]() |
![]() |
?
恐龍名稱: 鴨嘴龍
拉丁文名: Hadrosaurus
恐龍體長: 10米
恐龍體重: 4噸
恐龍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 6500萬-80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生存地點: 北美
辨認要決: 后肢粗壯,腳寬大,前肢細弱,頭骨很長
恐龍種類: 鳥臀目·鳥腳類·鴨嘴龍科
來歷
嘴巴象鴨子的恐龍
簡介
[A]鴨嘴龍是北美最早發掘紀錄的一種恐龍。雖然它可能四足而行,大部份古生物學家相信所有的鴨嘴龍是以二足行走,使身體保持平行姿態,而尾部向后保持平衡。沒有人再相信鴨嘴龍在水中生存,雖然有可能躲避霸王龍的攻擊,但它偶而快速的游行逃脫。鴨嘴龍體型較愛德蒙脫龍稍小。鴨嘴龍是一種食草恐龍,喙吻部寬扁,極像鴨嘴。全長10米左右,后肢粗壯,腳寬大,用于行走;前肢細弱,好像一雙小手。頭骨很長,頜骨兩側長著菱形的牙齒,數量多達2000多個,被譽為恐龍世界的牙齒大戶。它們的家族觀念很強,成年恐龍會很好地保護它們的巢穴,并給幼龍喂食,直到它們長到能夠自己出去覓食為止。
從始祖鳥保留下來的一系列與爬行動物相似的特征可以看出,它適應飛行的各方面構造還很不完善,所以推測它大概還只能在低空滑翔。那么,始祖鳥是怎么從陸地行走變成在天空滑翔呢?科學家對此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它原來是一種善于奔跑的動物。從奔跑開始,在奔跑中用前肢來拍打空氣以加快速度,這時候前肢上由鱗片變成的原始羽毛的變異類型在適應這種習性的過程中逐漸得到完善,最終發展出帶羽毛的翅膀,由翅膀撲動而開始離開地面到空中滑翔。這種理論稱為鳥類飛行起源“奔跑說”。另一種意見認為,始祖鳥原來是樹棲的,在樹上利用帶羽毛的翅膀滑翔是一種有利的活動方式,這使前肢上由鱗片變成的原始羽毛的變異類型獲得了更多的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最后終于發展成帶羽毛的翅膀而獲得飛行能力。這種理論稱為鳥類飛行起源的“樹棲說”。后來,根據第5塊始祖鳥的標本來看,它不但翅膀上有爪,后趾末端也有尖利而彎曲的爪。這種爪對奔走不利,而對攀緣樹枝有利。這似乎支持了樹棲說。
版權所有:西峽恐龍遺跡園
地址: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
服務熱線:0377-69778999 0377-69778666
豫ICP備18003490號-1 豫公網安備 41132302000147號 營業執照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