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歲以上(含)免票,1.4米以下(含)免票,殘疾人、現役軍人、人民警察、國家消防救援人員,實行免票;
2、人民教師、18歲以下(含)的未成年人,及全日制大中專學生,實行門票半價(網上對半價的不優惠,平臺不提成);享受減免門票人員,應當出示有效證件。請相關同志注意既往各種標識、標牌、提示及游客須知做相應修改。
![]() |
? |
坂龍骨骼模擬圖 |
恐龍名稱: 板龍
拉丁文名: Plateosaurus
恐龍體長: 6-8米
恐龍體重: 5噸
恐龍食物: 各類植物和樹葉
生存年代: 2億1000萬年前,晚三疊紀
生存地點: 法國、瑞士和德國境內
辨認要決: 兩只強壯的后腿直立著
恐龍種類: 蜥臀目·爬行動物
?
來歷
板龍意為"平板的爬行動物",食植物的板龍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種巨型恐龍。 板龍,是最早的高大的食草性動物。這種長頸生物可以用后腿站立起來,并能夠到蘇鐵和針葉樹那樣的樹木的高處,用它鋒利和牙齒撕下樹葉來吃。不吃東西時,身子又大又笨和板龍可能用四肢著地。它們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共同穿越歐洲的沙漠地區,尋找新的有食物的地方。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歐洲。7米多長,類別:蜥蜴部爬行動物
簡介
[A]在板龍出現以前,最大的食草類動物的身材也就像一頭豬那樣大。而板龍要大的多,它的尺寸有一輛公共汽車那樣長。有時候,它用四肢爬行并尋覓地上的植物,但但當需要時,它可以靠兩只強壯的后腿直立起來,尋找其它可覓食的地方。板龍與在它之前生存的任何一種恐龍都不同,它可以夠到最高的樹木的樹梢。板龍的牙齒和上下頜的結構都不大適合于咀嚼。因此,板龍大概是通過吞下各種石頭,讓它們儲存在胃中,像一臺碾磨機那樣滾動碾磨,把食物碾碎成糊狀。板龍很容易的向后彎曲它的指爪。平時,按在地上像腳趾,但如果它想抓住什么東西的話,它就會彎曲自己的五只指爪,向前緊緊的攥成一個拳頭。板龍直立行走是不容易的。它靈活的脖子使它過于頭重腳輕,不可能總是以兩腳著地的姿態行走。而四肢朝地的爬行方式對板龍來說,才更為舒服自然。
[B]板龍是屬于早期恐龍族群之一,是三疊紀唯一最常出現在孩子恐龍書籍或玩具中,具有很長的頸部與尾巴以及很小的腦袋,大約體長八公尺,它或許是侏羅紀大型蜥腳類的祖先前身。
[C]板龍是生存于二億年前的古老恐龍,分類上屬于古龍腳亞目,科學家認為它們是龍腳亞目的雷龍、腕龍、梁龍等恐龍的祖先,外形與雷龍近似,但體格較小。而且前肢矮小,也許有時候可以用后肢站立吧。從外表看,它像是介于用2足與4足步行的雜食性恐龍,屬于初期的草食恐龍,好像也吃肉,但有關這點尚無確切的資料以為證據。板龍有著筒狀的身軀,脖短而頭小,除四足步行外,也可直立,直立時高達3米,是三疊紀中最大的恐龍。身體碩大的板龍,由於體溫升高時散熱不易,常在乾季缺乏食物時,作集體往海邊遷徙的行動,而也因須橫越沙漠、忍受酷暑和口渴,所以萬一在中途迷路,常會發生集體滅亡的慘事。
[D]板龍全長約7米,站立時頭部高約3.5米,是最早的高大食素性恐龍。頭細小,口中有齒,頸長尾長,軀體粗大。后肢粗長。前肢短小,有5個指頭,拇指有大爪,爪能自由活動,用利爪趕走敵人,也能抓摘食物。笨而大的板龍很可能要用四肢行走。有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喜歡群體活動,一起在樹叢中尋找食物。
版權所有:西峽恐龍遺跡園
地址: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
服務熱線:0377-69778999 0377-69778666
豫ICP備18003490號-1 豫公網安備 41132302000147號 營業執照關注公眾號